外国语学院
首页学院概况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党建工作学生工作院内专区
首页
 通知公告 
 学院动态 
 党建工作 
 学生工作 
 图片新闻 
学院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学院动态>正文
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学院巡礼|外国语学院:厚基础•重特色•宽适应——构建“外语+”育人模式,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
2024-07-12 13:51  

一 学院简介

(一)学院沿革

外国语学院是在1992年成立的大学外语教学部基础上创立发展起来的,2004年更名为外国语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529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6人,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8人。

1:学院沿革


学院设有英语系、日语系、大学外语教学一部、大学外语教学二部和MTI教育中心4个教学和研究机构;设有学院办公室和学生工作办公室2个管理服务机构。

2:学院机构


(二) 学科专业

学院高度重视学科专业建设,积极作为,鼎新革故,志在形成满足新时代发展的新质外语教育力,现拥有1个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13年英语专业被评为校级“特色专业”,2014年获批“应用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20年获批吉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院紧密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和东北电力大学中长期及“十四五”规划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依托学校富有特色的电力行业背景,以“提高学生英/日语作为工作语言的跨学科行业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学科建设国际化水平”为目标,培养“外语+”复合型人才,逐步摸索出一套严密科学、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学科建设思路,在此基础上,不断拔高原有方向的层次,拓宽学科方向,聚焦校本特色,建设东北电力大学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

(三) 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职工86人,专任教师77人,具有高级职称28人。有硕士研究生导师1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人、在读博士3人。有吉林省教学新秀1人,校教学名师2人,校青年骨干教师2人,校青年教师教学标兵9人,吉林市十佳职业技术标兵1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

(四) 办学条件

学院现有4间语音实验室,1间同声传译室,1间英语调频广播室,1间学院资料室,配备耳机、麦克、显示器,语音课堂操纵实验平台座位302座,总面积为578.56㎡,实验室在空间、数量和功能上能充分满足专业学生在听力、视听说、口译、同传等专业课程教学需求。

学院建有应用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和语言实践基地,与吉林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武汉传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青岛青软锐达科技有限公司等13家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建多行业校外实习基地,深入推动产教融合发展。

学院资料室现有外语图书3694册,其中书籍2170册,英语辞典106部,《中国翻译》和《上海翻译》等杂志10余种,共1418册。

3 同声传译室

4 语音实验室

5 学院资料室

(五) 培养特色

1.英语专业守正创新,坚持为地方经济和行业发展服务的办学方向,准确定位专业发展目标,以“模块化、进阶式、方向性”为原则,优化专业结构和资源配置,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以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为主要任务,面向社会需求,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建设,着力提高专业办学质量、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实现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英语专业培养特色

2.日语专业依托国际合作办学和校企合作实习基地,瞄准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需求,采取“日语+商务(翻译)+旅游(翻译)”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夯实日语翻译基本功的同时,通过商务实践、调研实习、中外合作交流等方式有效提高学生商务语言、国际经贸业务、跨文化商务沟通以及旅游翻译等方面的实践能力,培养具有扎实知识的应用型、专业性商务日语翻译人才。

日语专业培养特色

3.大学外语教学部坚持学生中心导向,凸显我校以能源电力为代表的理工科特色,把握大学英语课程“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站位,深入开展课程建设,对标国家一流课程标准,进一步强化课程系统性建设。强化教学团队建设,优选、自编教材,持续更新线上线下教学资源,注重教学技术创新,以文化底蕴引领课程建设,将我校《大学英语》课程建设成为省级一流课程,继而向国家级一流课程迈进。

大学英语课程特色

二 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

(一) 建设举措

学院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依托学校能源特色,立足“厚基础,重特色,宽适应”专业建设,创新教育教学一体化改革,“四措并举”推进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

1.价值引领,坚持课程思政大方向。打造课程思政教学示范团队,建设系列思政示范课及培育课程思政项目。通过专题培训、教研交流、参加思政教学案例等赛事,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建立课程建设标准,将课程思政要点写入课程教学大纲,充分发挥课堂育人的主渠道作用。坚持“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的课堂教学理念,通过积极培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语言技能教育的深度融合。

2.产出导向,构建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体系。秉承“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OBE教育理念,进一步发展了“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学科-专业-课程”人才培养生态。依托能源电力的校本特色,形成了具有行业特色、通识类与专业类课程兼顾,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平衡的课程体系,搭建“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的“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3.产教融合,拓展人才培养渠道。自2013年以来学院大力推进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已与13家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建多行业校外实习基地,促进学生多样化、多途径成长。

9 校外实践基地-吉林文庙

4.数字赋能,构建教学新生态。依托数字化教学平台,不断完善数字化课程,教师遴选教学资源发挥线上线下时空优势,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实现线上线下教学内容相辅相成,学生在线学习获得积分体验,遇到难点可线上与同学或教师交流,教师在线下课堂对共性问题进行分析讲解等,全面服务学生个性化学习。

(二) 改革成效

学院始终以教学工作为生命线,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连续多年被评为教学质量保证优胜单位,取得了喜人的成效。

学院获批校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优秀课程3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省级课程思政教学优秀案例5项、校级金课2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门。完成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4项、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等省级项目9项、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9项,获批教育部及吉林省教育厅等部门科研项目14项,获批校级教材建设项目3项。

学院注重教师教学能力培养,近三年有20余名教师在吉林省本科高校智慧课堂教学创新大赛、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东北电力大学教师教学竞赛和说课大赛中获奖33项。2023年,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省部级等奖励21项。

10 周晓文--全国一等奖

11 王鹏--全国总决赛二等奖

12 欧阳帽城--全国高等院校英语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全国二等奖

13 指导学生:东北赛区三等奖

14 指导学生:吉林省一等奖

在全院教职工的不懈努力下,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她/他们在国家党政机关、能源电力、高等院校、外事外贸、新闻出版、旅游等领域和单位从事翻译、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工作。

15 优秀毕业生:解冬悦

南京大学—香港城市大学联合培养博士 现任教于南京大学

16 优秀毕业生: 王秋惠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和运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

17 优秀毕业生:吕春月

吉林省档案馆编辑处处长

18 优秀毕业生:赵大力

TCL王牌电器(惠州)有限公司总经理

(三) 特色亮点

学院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选派优秀教师投身学校与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国际工业大学共建中国电力学院,培育服务国家战略、区域经济和能源行业的高素质外语人才,建立与国内外电力企业的沟通渠道,依托电建项目,开展资料翻译、技术人员培训等领域的合作。

学院与美国犹他州立大学、日本山形大学、石卷专修大学、山梨英和大学等高校开展全面深度的合作交流,强化教师培训和学生交流,为学生拓展国际视野,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传播中华文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A232

19 英语系张睿老师在美国犹他州立大学访学

20 日语系刘清扬老师在日本山形大学访学

21 大外部王晓辉老师(前排右一)在撒马尔罕国际工业大学任教

22 留学生在日本




关闭窗口
 
访问量人数:

地址:吉林市长春路169号 邮编:13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