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背景: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未来五年邀请五万名美国青少年来华交流学习”倡议,深化中美人文交流,北京外国语大学与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联合主办“向美好的未来一起行进(Marching Together to a Wonderful Future)”主题中美青少年行进乐中国巡回展示交流活动。东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师生受邀参加此次活动。
2025年10月11日,东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师生交流团受邀赴北京外国语大学开展校际交流活动。此次活动以“中美青少年行进乐交流展示”为平台,围绕外语人才实践能力培养展开深入调研。我院选派一名教师与两名英语专业本科生参与交流。
活动期间,交流团参加了中美青少年行进乐展示交流活动,参与了非遗文化体验活动,并实地调研了北外大学生创业中心、多语言服务中心及社区文化项目。

以非遗为媒,外语赋能中国文化国际传播。在非遗文化体验环节,中美学生共同体验了皮影戏、书法、傩戏等中国传统文化项目。“通过外语讲述,皮影戏的幕影灯光、书法的笔墨韵律、傩戏的古老面具都成了跨越国界的文化符号。”参与活动的东北电力大学学生表示。这种“外语+非遗”的模式,在提升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同时,使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行进乐展示,艺术共鸣促进校际交流对话。中美七所院校精彩的行进乐展示成为艺术共鸣的舞台。我院师生在交流中,重点关注了北外在学生实践与文化传播方面的培养模式。这种集音乐演奏与舞台展示于一体的艺术形式,为校际交流与文化传播提供了新思路。
大创调研,实地探访学生实践平台。交流团参观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大学生创业中心,并实地调研了北外学生们自建自营的书屋、咖啡厅、文创店等创业项目。与北外师生的深入交流,使我院师生对项目设计、团队建设、项目运营等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为大创项目的落地和成果转化提供了新思路。
服务社会,多语言服务中心的实践启示。在北京多语言服务中心,交流团调研了这一365天不间断提供8种语言电话翻译服务的平台。北外多语言服务中心的运作模式为东北电力大学提供了借鉴,这种“实战练兵”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锤炼语言能力与社会责任感。
校地合作,文化活动的社区融合。交流团还参加了由海淀区紫竹院街道和北京外国语大学联合主办的“紫竹院地区国际青年文化月”启动仪式,这一活动是高校服务地方的直接体现。东北电力大学同样秉承服务地方的办学思路,推动实践教学与区域发展同频共振。2025年9月,外国语学院选派志愿者分别为“世界旅游城市代表吉林市行”和“第一届城市低空交通运输国际会议·吉林市低空演示飞行活动”提供语言保障服务。

此次交流活动为两校未来合作开启了新通道。两校将以此为契机,未来在人才培养、学生实践、校地服务等方面开展更深入的合作。外语人才在推动中外人文交流、促进文明互鉴方面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来源:李雪梅
初审:王 玮
复审:杜 伟
终审:王 雷